小兒推拿是建立在祖國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,以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,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,使經絡通暢、氣血流通,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、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。
小兒推拿的治療體系形成于明代,以《保嬰神術按摩經》等小兒推拿專著的問世為標志。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狀穴、線狀穴、面狀穴等,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、平穩著實,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,對常見病、多發病均有較好療效,對消化道病癥療效尤佳。
推拿介質是指在推拿施術穴位的皮膚涂敷不同劑型的滑潤劑。介質能發揮推拿和藥物的綜合治療作用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,也能滑潤、保護皮膚,使手法更加靈活自如。一般來說,病屬表證,多選用解表藥,如蔥汁、姜汁、薄荷汁等;屬血瘀,宜選用活血化瘀類藥物,如紅花雞油膏等;屬熱證,則選用寒涼藥物作介質,如薄荷汁、豬膽汁、淡竹葉浸液。
大慶月子中心加盟介紹常用推拿手法
由于小兒肌膚嬌嫩、神氣怯弱,因此在推拿治病時,特別要注意手法,強調輕柔、滲透,要求輕快柔和,平穩著實。
操作的基本手法有:推法、揉法、按法、摩法、掐法、搓法、拿法、運法、捏法、擦法、搗法、捻法、刮法、搖法、拍法。除了基本手法外,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,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,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,故現稱“復式操作法”,如黃蜂入洞、打馬過天河、運水入土等。
推拿時,應按順序依次操作,以免遺漏。應先輕手法,如推、揉、運等,后重手法,如掐、捏、拿等;先頭面,次上肢,再下肢,最后是胸腹腰背。
小兒推拿所使用的穴位,根據其手法操作可分為直線、旋轉及垂直方向,可根據操作方向來決定補瀉原則。
1.直線方向
主要是應用推、捏等法施于直線狀穴位。總的補瀉原則為:向心方向推為補法,離心方向推為瀉法,來回推為平補平瀉法。有些非特定穴在經絡線上,它們共同的補瀉原則是:順經方向推為補,逆經方向推為瀉,來回推為平補平瀉。
2.旋轉方向
多用于揉、運、摩等手法,施于面、點狀穴位。總的補瀉原則是:順時針方向旋轉為補,逆時針方向旋轉為瀉,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。如果是左右對稱的兩個穴位時,其補瀉原則為:向內旋轉為補,向外旋轉為瀉,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。
3.垂直方向
多用于按、掐、拿等手法,施于點狀穴位。其補瀉原則以手法的輕重定補瀉,重手法為瀉法,輕手法為補法,不輕不重為平補平瀉。
此外,還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為特定的,不受以上補瀉原則約束,例如推三關、清天河水等。
0459-6589977
0459-6589988
地址: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中七路11-1號